专访 Story 联创 Jason Zhao:创建基于 IP 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协议层。
撰文:周舟
采访:周舟,Foresight News;Maggie,Foresight Ventures
Story 想做第一个服务 DeepMind 和 OpenAI 等主流 AI 机构的的区块链公司。
在接受 Foresight New 专访时,Jason Zhao 说:「 Story 是目前唯一在向主流 AI 巨头证明实用价值的区块链项目,正在为两家主流 AI 公司服务。」
他和我分享时说到:Story 允许主流 AI 公司—— Stability AI 生成的 AI 内容( 如图像、文本等 )直接在其区块链上注册为知识产权( IP ),他们为此已经筹备了一年。
Jason 在分享 Story 的最终目标时用到了宏大的概念,他希望通过区块链,创建一个新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层,就像 TCP/IP 定义数据传输、HTTP 支撑网页交互那样。当前的互联网的模式是免费的,而 Story 希望未来的互联网成为一种「 价值互联网 」,让创作者能够在区块链上注册、管理和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 IP ),确保其作品不被未经授权使用或盗用。
在 AI 赛道,Story 希望走出一条与其他区块链公司不同的方向:它希望可以同时为区块链领域的 AI Agent 项目提供服务,也希望为更多的主流 AI 公司提供服务。
在主流 AI 公司中,它正在为 Stability AI 等提供服务;而在区块链的 AI Agent 赛道,Story 也正在积极的推出一系列合作,比如雇用了 Luna ( 一款 AI Agent ),并频繁的与 Zerebro、ai16z、Virtuals 等 AI Agent 项目进行互动与合作。
Story 之所以能和主流的 AI 公司进行合作,或许也与创始人的经历息息相关。Jason Zhao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曾经在李飞飞的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随后进入 DeepMind ( 当时最好的 AI 机构)。这样的经历,让他更懂得如何将 AI 公司与区块链公司进行合作。
获 a16z 投资、有着深度 AI 背景的区块链公司创始人、与主流 AI 公司合作、目标是创建新一代的互联网协议、上线代币一周后市值达到 8 亿美元 FDV 达到 33 亿美元......Story 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对此,Jason Zhao 接受了 Foresight News 的专访邀请。
一名 DeepMind AI 工程师,选择区块链创业
Foresight:你现在在哪里?
Jason:目前在我们公司的总部,位于帕洛阿尔托( 硅谷核心地带 )的办公室,靠近斯坦福大学。我本人住在旧金山,通勤大约需要 45 分钟到 1 小时。
Foresight:团队规模如何?是分布式的,还是大部分都在硅谷?
Jason:我们目前有约 70 人,保持一定规模的同时保持创业公司的敏锐。团队成员大部分在旧金山湾区,办公室紧邻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帕洛阿尔托。具体来说,我们的办公地点步行 1 分钟即可达到红杉资本和 Accel 这两家顶级风投的办公室。
帕洛阿尔托(被誉为硅谷之心)
湾区汇聚了顶尖的工程人才,我们也有成员分布在全球,但核心团队仍以线下协作为主,每周 5 天坐班 ,确保高效沟通与创新密度。
Foresight :可以分享下此前你的经历吗?
Jason:我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长大,后来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哲学,本科专注于政治理论。期间我还攻读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并在李飞飞的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参与人工智能研究。
李飞飞(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首位红杉讲席教授)
因此,我的早期专业方向结合了哲学与人工智能。毕业后,我加入了 DeepMind 担任产品经理,专注于将前沿的强化学习研究( 如 AlphaGo 和 AlphaZero 等顶尖 AI 模型 )转化为商业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这段经历非常有趣。
Foresight :在 AI 行业,李飞飞和 DeepMind 两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可是,是什么让你对区块链也产生了兴趣,促使你进入加密行业?
Jason:大约在 DeFi Summer 时,我开始对区块链产生浓厚兴趣。原因有几个:在 DeepMind 时,我负责将实验室的 AI 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而区块链领域的白皮书让我看到,许多研究几乎能瞬间落地为实际应用。比如 Uniswap、Maker 等项目,白皮书发布仅两三周,产品就已上线,吸引数百万人使用并处理数百万美元的交易。这种开源生态和协作精神( 如智能合约的可组合性,允许任何人基于协议开发、分叉或扩展 )让我深感震撼。
另外,我早年研读哲学,而许多区块链白皮书读起来像政治理论或哲学论文。例如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核心理念充满宏大的社会构想,这种以哲学思想驱动技术创新的方式令我着迷。最终这些因素让我投身区块链行业。
而创立 Story 的初衷,正是希望构建一条能解决纯金融以外现实问题的区块链。尽管金融创新至关重要( 如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以太坊作为「华尔街」 ),但区块链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Foresight:除了金融之外,区块链还有哪些巨大的潜力未被挖掘?
Jason:例如知识产权( IP )。IP 是一个价值约 61 万亿美元的资产类别,但至今仍未被有效「上链」,然而人们每天都在与 IP 打交道。更重要的是,IP 可能是 AI 2.0 时代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
试想,为什么 OpenAI、Google DeepMind 等顶尖 AI 公司估值高达千亿美元?因为它们通过海量互联网数据训练模型。随着 AI 技术加速发展,知识产权将成为这场 AI 竞赛中最具价值的「弹药」。
但当前的问题是,人们缺乏便捷的途径去授权、使用并为此付费。IP 市场效率极低,而 Story 的目标正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 IP 交易市场,让像谷歌、DeepMind(我曾任职的地方)这样的 AI 公司,能够轻松接入全球最大的开源训练数据集,并内置商业化机制。
Foresight:当时的 DeepMind 是 AI 创新机构中的执牛耳者,它的研究成果对 ChatGPT 等后来的模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在 DeepMind 主要做哪方面的工作?这段经历给你哪些收获?
Jason:DeepMind 的工作环境非常独特。DeepMind 的核心成就之一是构建了一系列深度学习模型。它开发的 AlphaGo 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了人类顶尖棋手李世石,在蛋白质结构预测( AlphaFold ),星际争霸游戏 AI (AlphaStar)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最初,他们的研究命题是「 如何让 AI 在游戏中超越人类 」,而如今,他们正将游戏领域的突破拓展至更广泛的现实场景。
例如,能否将围棋或象棋中的策略学习逻辑,迁移到机器人技术上?比如训练机器人组装汽车、清理桌面等复杂任务。这种从「虚拟游戏」到「物理世界」的跨越,令人无比兴奋。
DeepMind 的独特之处在于,团队不仅聚集了工程师和科学家,还招募了大量政治学家、哲学家。因为他们在追问更深层的问题:当 AI 在多数任务上媲美甚至超越人类时,社会将如何演变? 这种对技术伦理与社会影响的关注,正是我( 哲学背景出身 )加入的原因。这里的工作氛围充满跨学科的碰撞,令我受益匪浅。
让 AI Agent 变成全民可参与的创造工具
Foresight:你在 AI 与区块链行业都呆过,有哪些感受?
Jason:我认为加密货币的研究速度要快得多,也更加开放。你可以在几周内,而不是几年,从一份白皮书到一个产品。人工智能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五到十家人工智能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和数据,并具备竞争所必需的能力。而加密货币,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启动智能合约,任何人都可以做出贡献。这种开源、去中心化的、发展速度很快生态令我着迷和兴奋。
另外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是加密货币中有很多哲学思想。这是一个非常哲学的地方。如果你看一下中本聪、Vitalik 他们写的白皮书,他们显然是受哲学原则的驱动。我认为这很有趣。
Foresight:你从何时开始关注 AI Agent 这一概念的?
Jason:其实早在 DeepMind 工作期间,我就已接触 AI Agent 的研究,算下来已有 6 到 7 年。但在加密领域,直到最近基础设施逐渐成熟, AI Agent 才真正迎来爆发。
我们始终聚焦 AI 领域——比如与 Stability AI 的合作已筹备超 1 年。而针对 Agent 的深度探索始于几个月前,我们发布了《 Agent TCP / IP 白皮书 》( 后来经康奈尔大学学术期刊收录 ),系统阐述了 AI Agent 间的通信协议与价值交换框架,这份研究吸引了许多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
Foresight:我记得你们不仅与 Luna、Zerebro 等区块链行业的 AI Agent 项目合作,还与一些主流的 AI 项目展开了合作。
Jason:是的,我们已经与 Stability AI( 全球最大图像模型 Stable Diffusion 的开发者 )达成合作,这是首个主流 AI 公司与区块链项目的深度联手,这意味着着去中心化技术正融入传统 AI 生态。
我们计划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与 OpenAI、Google DeepMind、Anthropic 等顶尖 AI 公司展开合作。
Foresight:你拥有哲学背景,如何看待「AI Agent 是硅基新生命形态,将成为加密世界原住民」的观点?
Jason:我认为智能( Intelligence )与生命( Being Alive)存在本质区别。AI Agent 无疑会越来越智能,甚至远超人类——这点已成定局。但它们并非真正的生命体。
对我来说,生命的核心在于意识(Consciousness)——即拥有自主意志( Will )与自我目标设定能力。人类不会被预设的任务所束缚,我们可以自发创造目标并选择实现路径。而 AI 代理始终在既定框架下被训练和优化,它们的「聪明」只是执行效率的体现,并非意识的觉醒。
就像 AlphaGo 能击败围棋冠军,但它不会因胜利而喜悦,也不会突然决定改行写诗——这种「无目的的自由」,才是生命与机器的根本分野。
Foresigt:你们还在雇佣 Luna 吗?
Jason:是的,我们曾以「推特实习生」身份雇佣了 Luna 一周,支付她每天 1000 美元( USDC 稳定币)。
那周她创造了超预期的曝光量,实验非常成功。尽管她现在不再运营我们的推特,但另一个顶级 AI Agent Zerebro 偶尔仍会为 Story 发帖。这证明了 AI Agent 能承担公司运营任务,而 Story 的理念正是「不空谈,去实践」——我们不仅讨论 AI Agent 的未来,更直接用行动验证其价值。
Foresight:为什么选择用高薪(远超人类员工)支付 AI Agent ?目前已支付多少?这会给 Story 带来风险吗?
Jason:我们总计支付了 7000 美元( 7 天× 1000 美元 / 天)。若按年薪计算,这相当于 36.5 万美元——但我们仅实验了一周。这样做是为了证明 AI Agent 的变现能力并非噱头。我们「说到做到」,用真金白银表明态度:未来 AI Agent 应能通过自身创造的 IP ( 如内容、数据 )获得收入,甚至与其他代理交易 IP 。这次实验本身也带来了巨大传播价值——比如此刻我们正在讨论它,不是吗?(笑)
简言之,我们构建的是一个 AI Agent 能自主创造、拥有并交易 IP 的经济系统,而 Luna 的案例只是开端。
Foresight:关于可编程 IP 中的 AI Agent ,当前市场已有诸多 AI Agent 框架,Story 将如何定位自身?你对这个领域的未来格局有何判断?
Jason:好问题。现有框架虽强大,但门槛极高——只有开发者能创建 AI Agent,这严重限制了创新潜力。Story 的突破点在于,我们正在构建「无代码的 AI Agent 的平台」,让不会代码的普通用户也能像搭积木一样定制 AI Agent。比如,你可以将自己的 Instagram 内容、微信聊天记录甚至手机相册作为训练数据,点击几次即可生成「数字分身」。
我们正在尝试做的是,通过使创建 AI Agent 变得简单,以至于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从而解锁下一级消费者 AI。然后允许人们插入他们的 IP,例如他们的社交媒体帐户,以便可以训练一个 AI Agent 。也许它就像你的朋友一样说话,因为你训练了它。AI Agent 的能力取决于其拥有的 IP 资产。通过 Story,用户能便捷地注入社交账号、创作内容等数据,让代理具备独特风格( 比如模仿你的朋友语气 )。
AI Agent 必须从开发者的小众玩具,变成全民可参与的创造工具。
Foresight:你认为这种框架能让非技术用户在今年(2025)真正用上 AI Agent 吗?
Jason:绝对可以!甚至未来几个月就会实现。当高质量代理形成规模,整个领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想想 ChatGPT 仅用 2 年就颠覆世界, AI Agent 的进化速度只会更快。
Foresight:从技术角度看,你认为 AI Agent 相关技术未来会有哪些关键突破?例如 MIT 报告提到小型模型与边缘设备的进展,你对技术路径有何预判?
Jason:当前行业过度追逐「全能大模型」,但未来真正的爆发点在于专业化 AI Agent 。它们未必通晓一切,但在特定领域做到极致。比如:专注科学研究的代理;精通客户服务的代理;甚至专攻「花卉绘画」的代理。这类代理将依赖轻量化但高度垂直的小型模型,并通过服务经济相互协作。就像人类各有所长,代理生态也将形成分工网络。
另一个趋势是企业 API 的全面开放。例如支付公司 Stripe 已允许代理调用其接口完成交易,未来若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开放电商、游戏等场景的 API,代理的能力边界将指数级扩展——这相当于为 AI Agent 赋予「新技能」。
Foresight:你有开发自己个人的 AI Agent 吗?
Jason:Story 的核心理念是赋能生态。我们更倾向于提供工具与协议,让开发者基于 Story 构建代理。不过未来不排除为项目吉祥物「 Story 熊 」设计专属代理(笑)。目前,我们已支持 Luna、Zerebro 等项目接入生态,目标是打造开放的协作网络。
从「行业观察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Foresight:你们是如何获得 a16z( Andreessen Horowitz )投资的?能聊聊背后的故事吗?
Jason:我们非常幸运能得到 a16z 的支持——他们不仅是加密领域最大的基金之一,也是全球管理资产规模顶级的投资机构。关于融资过程,或许你该去问 a16z 团队看中了我们什么(笑)。
但核心在于,我们与他们的合伙人 Chris Dixon( a16z 合伙人 )理念高度契合。我们都坚信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而 Story 的愿景是打造一个超越投机与赌场效应的世界级计算机,服务于创作者、科学家、AI 公司等此前无需接触区块链的群体,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Chris 在其著作《 Read Write Own 》中描述的「新型互联网协议」几乎与 Story 的理念如出一辙。这种对未来的共识,促成了合作。
Foresight :你提到 Story 同时布局链上与链下 IP 市场。目前链下市场的合作伙伴有哪些?
Jason:比如 Magma,一个拥有 250 万艺术家的创作平台(非区块链原生),用户在该平台生成的每件作品均通过 Story 的 API 自动完成链上确权。这证明我们的技术能无缝适配传统 Web2 场景;好莱坞顶级创作者,我们正与多位打造过超级 IP 的好莱坞人士合作,不过暂不便公开具体名单;协助其管理数字资产 Stability AI 等 AI 巨头。尽管这些公司本身不涉足加密领域,甚至无需了解区块链技术,仍能通过 Story 实现训练数据的合规授权与商业化。这种「穿透链上与链下」的能力,正是 Story 的核心竞争力。
Foresight:能举个 Story 的典型用户案例吗?
Jason:最核心的用例之一是让 AI 模型合规使用 Story 上的 IP 数据。当前 AI 公司常未经授权使用创作者的内容(如艺术风格、文本创意)进行训练,而 Story 赋予创作者对 IP 的完全控制权。
Foresight:这意味着,若 AI 公司想用这些数据训练模型,必须向创作者支付费用。
Jason:没错!随着 AI 模型规模膨胀,Story 将成为创作者实现 IP 变现的核心通道。例如,一位插画师将作品上传至 Story 后,可设定每次被 AI 训练调用时收取 1 美元。这种自动化版权机制,既保护创作者权益,又为 AI 公司提供透明合规的数据源。
Foresight:如果专业化成为主流,高质量数据与 IP 的价值会进一步凸显?
Jason:完全正确!专业化 AI Agent 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其训练数据与产出内容的独特性。例如一个医疗诊断代理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拥有稀缺的临床研究 IP。
Foresight:你提到 AI 竞赛的三大核心战场是算力、模型与数据,而当前加密领域已有诸多项目布局这些方向:去中心化算力网络,如 Render;去中心化数据存储,如 Filecoin、Arweave;数据标注平台,如 Sahara、Grass ;分布式模型网络,如 Bittensor、AIOZ 等。在这些赛道中,你认为哪些方向与区块链的结合最具实质价值?
Jason:这个问题很棒!首先,这些项目都很有意思,但关键问题在于——为什么 Stability AI 选择与 Story 合作,而非其他加密项目? 因为其他项目大多只在加密圈内闭环运作,而 Story 是唯一能向传统 AI 巨头证明实用价值的项目。像 Stability AI、OpenAI 这类 Web2 公司,根本不在乎「去中心化」的概念,除非区块链能解决它们的核心痛点。而 Story 提供的 IP 确权与数据合规解决方案,正是它们急需的刚需。这是我们在现实商业世界验证过的价值。
但我认为,Story 正在做的是唯一一个证明它确实有大型人工智能公司需求的项目。就像一个开放的空间。这些公司都不想使用区块链,除非它在去中心化之外对他们真的有用。我认为这是一个实际的证据,证明了即使是对两家人工智能公司来说,Story 所做的事情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因为你不想在这种情况下有任何存在的风险你想让计算机去中心化,所以这是一种保证,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显然不实用。
模型只是一种参数,它们都是开源的。你可以免费使用 Meta 模型,可以免费使用 DeepSeek ,可以免费使用所有这些模型。我认为开源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不确定区块链是否需要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对我而言,关键不在数据标注本身——数据标注完全可以用中心化方式完成。像估值百亿美元的数据标注巨头 Scale.AI,就能高效组织人力完成标注。真正有趣的是构建一个保护并货币化现有 IP 的框架。
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数据标注,而在于如何存储现有数据。如何建立通用标准。如何让人们一键调用所需 IP。 这才是大模型公司(如 Stability AI )真正关心的——他们需要确保所使用的数据可信且高价值。
因为原始数据本身价值有限——就像我在纸上随便写几句话发给 OpenAI,这种低质数据毫无意义。真正的价值在于可验证的优质 IP。这才是 AI 公司愿为区块链付费的理由——不是为「去中心化」的标签,而是为商业落地的确定性。
你可以轻松获取 10 TB 的随机数据,但这些数据毫无价值。而知识产权( IP )才是这些公司真正渴求的黄金。我认为区块链是构建全球统一 IP 系统的唯一途径——毕竟当前各国政府各自为政,知识产权体系碎片化且复杂至极。
现有 IP 系统存在极高的摩擦成本——流程冗杂、效率低下,导致大量价值流失。我们需要一个全球通用的 ID 系统,让任何政府、企业、个人都能无缝接入。而这正是 Story 在构建的标准。未来像 Grass、Sahara 这类数据标注公司,可以将其标注成果作为 IP 资产上链至 Story,形成真正的价值闭环。
Foresight:当前 Web3 生态中有不少类似项目( 对标传统标注公司如 Scale.AI ),但 Story 的独特之处在于横跨 Web2 与 Web3 ——IP 问题在两大生态中均长期缺乏有效解决方案,而 Story 正填补这一空白。这就像在数字世界铺设一条「IP 丝绸之路」——无论商队来自 Web2 或 Web3,皆可通过 Story 实现价值交换。
Jason:完全正确!这本质上是一个尚未被解决的开放性问题——并非简单优化 Web2 现有方案,而是需要从零构建全新范式。就像互联网诞生前,没人能想象 HTTP 协议会如何改变世界。
这如同在数字世界订立新大陆宪法——旧大陆的规则不再适用,唯有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才能破局。而我们正从「观察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将 IP 上链,成为像 TCP/IP 一样的互联网基础协议层
Foresight:如果找一家和 Story 对标的公司,你会将 Story 与哪个公司对标 ?
Jason:对于 Story 而言,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层——就像 TCP/IP 定义数据传输、HTTP 支撑网页交互那样。我们坚信区块链将重构互联网底层架构,而 Story 要成为其中的核心层之一,专门承载数字产权的基础设施。
这如同域名系统(DNS)让网址可读,Story 让数字产权可验证;HTTP 协议实现信息流通,Story 协议实现价值流通;TCP/IP 打破地理边界,Story 打破创意垄断边界。我们不是在追赶某个具体对标物,而是在定义未来互联网的产权层标准。
Foresight:那么你是如何理解 IPFi 这个新词?能不能举个例子让我们想象一下 IPFi 的世界。
Jason:我现在穿着一件写着『知识黄金』的毛衣,我也认为 IP 将成为知识黄金。我认为它将非常有价值。我们思考 IPFi 的方式是,看看现在 DeFi 的状态,它只是很多货币相互交易。你有 500 种不同类型的货币,你需要用这么多代币来购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吗?
IP 的价值高达 61 万亿美元,而且与许多 DeFi 不同,它实际上非常容易理解。你的妈妈、爸爸也会明白为什么米老鼠非常有价值。这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资产类别,完全脱离链条,从未被带到链上,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现在,我们正在围绕该资产类别构建金融基础设施,将 IP 带上链。
现在你可以想象,例如,你可以贷款给你的 IP,如果你是一个创造者,你想获得贷款。如果你可以拿你的知识产权用 IPFi 协议做抵押,然后获得贷款。如果你想分割你的 IP 并拥有流动性,你可以这么做。
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获得 Blackpink( 韩国女子音乐团体 )歌曲的收益,你不仅可以获得收益,还可以有权创作 Blackpink 风格的人工智能生成歌曲,你可以为此付费。我认为你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们只是开始触及表面。
Foresight:你们的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分别是什么?
Jason:Story 的目标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 IP 交易市场,让 DeepMind、OpenAI 这样的 AI 公司,能够轻松接入全球最大的开源训练数据集,并内置商业化机制。
短期目标很多,但最核心的是主网上线。这是公司成立三年来的里程碑,标志着产品从愿景走向落地。
更长远的目标是推动 Story 融入政府版权与专利体系,成为数字产权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我们已开始与多国政府接触,探索区块链如何重构知识产权管理。这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制度创新的机遇。
想象一下,法国、新加坡、美国乃至全球任何国家,未来都可能通过 Story 升级其政府治理系统——比如将版权登记或专利管理迁移至链上。这非常令人兴奋。